桂东红色印象之:蕤蕤古树 芬芳新坊
2022-03-17 10:44:33          来源:桂东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黄翊 | 作者:王冬媛          浏览量:32924

树影斑斑,人影绰绰,书声琅琅,红旗飘飘。春天里,郴州市桂东县新坊乡龙溪村小学旁的千年古樟树葳蕤蓊郁,新芽绽放,古树下的少年儿童学习在红旗下,嬉戏在荫翳里。

漫步千年樟树下,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古老与新生和合共生。古树高二十余米,树龄约1009年,需7、8位成年人才能合围。树干中空近两米,游人可穿洞而过,“露根堪系马,空腹定藏人”。古树在2018年被湖南省林业厅等部门联合评定为“湖南最美古树”。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古树见证着新坊千年光阴变迁。康熙年间,“新坊”曾是个名为“云从”的小山村,村里有扶家朝盛、朝兴、朝隆、朝政、朝振、朝魁六兄弟勤学苦读,领有功名,被县府、州郡祈功“一门六才子,楚国无二家”之美誉。扶家盛世时修路修桥,在家门口新建高大的牌坊,惊艳了过往行人客商,大家称此地为“新坊”。久而久之,“新坊”的名称取代了“云从”。

新坊乡敬字亭(化字塔) 王冬媛摄影

晚清年间,一位名叫吴治汉的“退休”提督在龙溪村家门口建起了一座2.68米高的精制石塔“敬字亭”(又称化字塔),劝告世人要多读书学文化,不能随意丢弃废弃的纸张,要心怀敬意送入炉中焚化。吴治汉为曾国藩麾下湘军一员猛将,一生南征北战,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曾以中国军方的管事前正营身份率军赴越南作战,挫败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利益。这位文墨粗浅的武将历经了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位皇帝执政时代,一生不变的是爱国情怀以及对读书人的尊重,这份坚守也传承为新坊人尊重文化、坚守信念的优良传统。

岁月更迭,一个个故事发生着、交织着、又淡出着,亦如叶生叶落的千年古树,只是不知哪片绿叶、哪段故事最让古树“刻骨铭心”……

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资料图片)新坊乡人民政府供图

1928年8月25日,古树下空坪上召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土地革命动员大会,站在人群面前激情宣讲的年轻人高大魁梧、目光炯炯,他便是红军青年领袖毛泽东。是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三营前往桂东迎接红军主力重返井冈山,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第二十八团、第二十九团余部会合在新坊乡龙溪村。毛泽东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工农群众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穷苦百姓起来闹革命,他还号召红军战士读书学文化。随后,红军与群众把从土豪家里搜出来的地契、租约以及丫环卖身契,通通扔进了燃起熊熊烈火的敬字亭中。当天,红军发动群众成立了龙溪苏维埃政府和农民赤卫队,选举了30多人为成员,后成为在桂东当地领导革命的中坚力量。

据新坊的老人所传,毛泽东在龙溪革命期间,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击,曾被群众转移至千年古树洞中避过一劫。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古树枝叶枯黄,几近凋谢,至第二年春方始发芽长绿。尽管传说难以考证,当地村民将保护过伟人的古树视为神树,称其为“伟人树”。

新坊乡龙溪村千年古樟树“伟人树” 邓焱萍摄影

1928年,毛泽东率红军离开新坊乡重返井冈山后,新坊乡遭遇国民党反动派“清乡”4次,80余户人家被抄搜,受害农户100余户,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吴诚铿等12人被杀害。

其实,新坊人民的流血牺牲不仅于此。1927年9月,新坊共产党员、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扶良博被捕入狱,英勇就义,时年22岁。1932年冬,新坊共产党员、红军战士扶茂华在家乡发动青年农民参加革命,不幸被捕入狱,英勇就义,时年26岁……

“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立下不朽功勋;打土豪分田地,用生命换来自由平等”——正如古树下龙溪革命纪念亭篆刻对联所言,英勇的新坊人民从不畏惧牺牲。扶良博、扶茂华、吴诚铿、吴福生、吴诚意……一位位英烈名字连同那段鲜血染红的岁月被载入《桂东县志》《桂东县革命斗争史》《中国共产党桂东历史》等史册,同时也被古树深深镌刻于年轮。

数百年前的情绪,今天依然在敲打着我们的某次无眠。扶家牌坊、苏维埃政府已消失,化作历史一缕青烟,而经历了风霜雨雪、荡涤了历史尘埃后的千年古树依旧吐蕊芬芳、虬劲苍郁……

与古树一溪相隔处,红色革命后代、新坊乡贤吴督邦自费举办的龙溪红色文化展览馆公益免费开放,百余件个人收藏的革命文物和新坊故事展板吸引众多青少年和游客流连忘返。古树下,新时代少年生而自信、学习强国,勤劳智慧的新坊人民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用双手描绘着一幅幅美如画的盛世愿景……

责编:黄翊

来源:桂东县融媒体中心

桂东要闻
桂东要闻
热点专题
我要报料

  下载APP